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电动工具行业发展前景)

2023-11-13 8201 0 评论 企业管理


  

本文目录

  

  1. 有谁知道中国3大电动工具生产基地
  2. 工具行业当前现状
  3. 电动工具这个行业还有前途吗

1、江苏启东、浙江永康浙江余姚市--中国3大电动工具生产基地

  

2、其中启东为江苏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永康为全球最大电动工具生产基地,余姚市为我国最大电动工具配件生产基地第3大电动工具

  

3、启东简介:启东市近日被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省财政厅正式授予“江苏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称号。这在全省是第一家。

  

4、据统计,目前启东活跃在全国各地从事电动工具销售的队伍达六七万人,年销售额近200亿元,在北京、上海、济南、沈阳、西安等地还涌现出了由启东人唱主角的电动工具一条街、电动工具市场。2007年,全市165家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出口6000万美元。

  

5、永康:“2002年,‘五金之都’永康电动工具产量分别超过日本和德国这两个世界电动工具生产大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羊年伊始,笔者就从永康市电动工具行业协会负责人口中得知了这一喜讯。

  

6、从“吃不饱”到“吃不了”,从为人“跑龙套”到自己“唱主角”,从托牌挂靠到“亮出”自有品牌———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电动工具行业已成为永康经济一朵靓丽的奇花。据统计,2002年,该市电动工具产量(整机)达2025万台,首次突破2000万台大关;产值达21亿元,首超20亿元大关,分别较上年增长35%和30%。

  

7、电动工具是永康的经济支柱之一。过去由于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盛行,永康电动工具曾声名狼藉,被戴上区域性质量问题帽子。知耻近于勇。近年来,永康电动工具行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质量立市”战略,自觉投入以赶超日本、德国产品为目标的“整治行动”,不惜投入巨资,以高新技术改造自己。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2年3年间,永康电动工具行业实施科技进步项目达100多个,投入资金20多亿元。

  

8、目前,永康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三大特色。一是一批企业迅速崛起,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退出舞台,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厂房超过2万平方米的企业由原来的几家增加到20多家,员工突破千人的企业也有五六家;二是产品质量迅速提高,截至2002年底,永康电动工具行业中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已有25家,有30多家企业的1200多个产品取得世界多个国家的质量“通行证”;三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永康50家纳税大户中,电动工具厂家仅4家,2002年已超过20家,其中纳税额超千万元的电动工具企业有五六家。

  

9、余姚发展历程:从小五金起家,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配件到整机的发展过程,具有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加快电动工具行业的集聚、整合与升级,培育优势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电动工具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据悉,目前全市现有电动工具企业300多家,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32家、亿元以上企业8家;年生产电钻、电刨、电锯等8大系列800多个品种的电动工具产品近2000万台,年产值近60亿元,销售收入近50亿元,出口交易值达20亿元;各种配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30亿元。去年4月,我市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成为继江苏启东、浙江永康之后的第三大中国电动工具产业基地。

  

2017年,我国工具行业高速增长;2018年,持续增长;2019年,刀具类出现负增长,量具类增长态势前高后低。进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的影响,工具行业一季度急剧下行,从4月份开始出现恢复。工具行业内刀具和量具产品的表现有所不同。

  

2019年刀具产品销售收入出现负增长,并逐步走低,出口量大幅下降。2019年一季度,量具销售收入增长率继续攀升至22%,随后增长率逐步走低;量具出口增长率继续升至29.2%,随后增长率逐步走低。

  

2020年一季度,刀具产品销售收入急剧下行,二季度下降幅度快速收窄;量具下降幅度大于刀具,量具的调整滞后于刀具产品约半年左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技术工艺获得巨大进步,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伴随着中国制造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电动工具市场的最主要的出口国。

  

中国电动工具技术工艺获得巨大进步

  

电动工具最早出现在欧洲。1895年,德国Fein公司制造了直流电钻,1946年美国出现了采用热固性酚醛塑料外壳的电钻。随后欧洲电动工具制造商开发制造了双重绝缘电动工具。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电子调速电动工具。80年代起,电子技术已在电动工具上广泛应用。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展了电动工具的功能,亦大大提高了电动工具的单位重量出力,使电动工具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始期,从1942年第l台电动工具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电动工具制造业初具规模,但70%以上电动工具是电钻;第二阶段为成长期,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改革开放为电动工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动工具制造业不断壮大;第三阶段为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技术工艺获得巨大进步,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伴随着中国制造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已成为国际电动工具市场的最主要的出口国。

  

相比手动工具,电动工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住房装修、木工加工、金属加工、船舶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园艺等国民经济领域,并已进入家庭使用。电动工具的品种繁多,当今世界上的电动工具已经发展到500多个品种。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电动工具型号编制方法(GB/T9088-2008)》,电动工具可分为金属切削类、砂磨类、装配类、建筑道路类、林木类、农牧类、园艺类、矿山类以及其他类。按照精度和使用领域的不同,电动工具整体的产品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通用级三个级别,具体如下:

  

电机是电动工具中负责动力输出的核心组件,生产过程中涉及绕线、滴漆、动平衡、热处理、传动系统加工等多种工艺,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电动工具的品质。

  

经过多年发展,全球电动工具行业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百得、TTI、博世、牧田、麦太保等大型跨国企业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主要份额。同时,东南亚国家、印度及拉美国家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需要保持行业增长,促进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产品出口国和电动工具生产基地,行业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我国每年生产的大量电动工具产品中,约有80%出口到世界各国家或地区。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年报统计显示, 2019年,手持电动工具出口数量28852.68万台,出口金额873280.24万美元。以此估算,2017年、2018年与2019年,我国电动工具整机的整体市场需求量约3.17亿台、3.49亿台与3.61亿台,市场规模约人民币625.76亿元、697.54亿元与752.11亿元。

  

从行业竞争整体格局来看,市场不断优胜劣汰,行业呈现完全、自主、充分的竞争态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内企业“两级分化”现象愈发明显,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强者恒强甚至更强的局面进一步凸显。大型企业产能规模与销售业绩迅速增长,少数外资品牌企业依然强势,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上升势头良好。一些缺乏技术水平、缺乏自主品牌及固定销售渠道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整合或退出。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电动工具行业发展前景)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