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5s素养的养成步骤(5s素养如何养成)

2024-05-30 2918 0 评论 企业管理


  

本文目录

  

  1. 如何培养自我的5S素养
  2. 5S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3. 5s中素养的三原则是什么
  4. 5S管理的步骤
  5. 5s管理的5个步骤是什么

1、5S管理的十字方针大家都知道: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素养”是做5S管理的最终目的——培养员工好的习惯,从而保障工作更加高效、安全的开展。

  

2、所谓的素养,就是人的做事习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做事习惯,所以在“人、物、法、环、管、文”中“人”就占了绝对的重要地位,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人来做的,性格决定每个人的做事习惯,习惯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但是,再对人进行一下归纳,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做事认真仔细的和做事马虎粗心的。前者和后者最大的区别往往不在于大事的处理上,而在于对细节处的把控,古人常说“于细微处见真章”,又说“小错不补必成大错”,指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也就是在日常所谓琐碎小事的处理上要细心。

  

3、养成素养的第一步就是先学会把自己给“收拾的干净利落”,同时也在语言上注重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这才是开展5S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个人自身行为素养的养成。相比定置摆放,个人素养的养成看起来不太起眼,却是5S能持续推进下去的根本保障,试想一个连自己仪表整洁都做不好,整天吊儿郎当的人,怎么可能会有心思每天去注意自己的办公桌是不是乱了、自己的抽屉是不是乱了、抽屉里的东西是不是乱的自己都找不到了......就算能被命令强迫去做,但真的能自发的坚持下去吗?相信大家也认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做5S管理的第一步,尤其是生产制造企业,建议先从员工个人的仪容仪表等入手,同时宣扬企业内的文明礼貌用语,先做好个人形象素养管理,养成员工整洁干净的卫生习惯和语言习惯,促进员工之间氛围的融洽度,提升员工对不良环境的敏感性,进而再通过指导教练的方式帮助员工开展对周围工作环境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工作。当然,在推行5S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利于5S推行的良好环境,这个环境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4、1)企业内部对于5S推行的领导重视度,领导的重视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正面的推动力;

  

5、2)推行5S是一项持续的工作,而不是心血来潮的活动,需要考虑长效机制的建立;

  

6、3)要结合企业特性和员工素质,制定稳妥的推进方案,分阶段逐步推进,避免一次性要求过高导致员工大面积厌烦情绪的产生;

  

7、4)对做得好的员工的奖励行为和对不良员工的帮助改进行为,该项要考虑如何让奖励在几年内都能对员工产生推动力,避免一段时间后奖励手段无效化的情况发生;

  

1、分析: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2、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1、素养的原则:养成良好习惯,提升人格修养,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

  

2、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3、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4、意义: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让员工能通过实践5S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是5S活动的核心。

  

5、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TPM(全员参与的生产保全)的前提,是TQM(全面品质管理)的第一步,也是ISO9000有效推行的保证。

  

6、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推行ISO、TQM及TPM就更容易获得员工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7、实施ISO、TQM、TPM等活动的效果是隐蔽的、长期性的,一时难以看到显著的效果。而5S活动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在推行ISO、TQM、TPM等活动的过程中导入5S,可以通过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效果来增强企业员工的信心。

  

8、5S是现场管理的基础,5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管理者对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而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约着ISO、TPM、TQM活动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行。通过5S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S现场管理法

  

(一)整理:识别要与不要的物品。

  

1、不能用、不再使用的物品:废弃处理。

  

2、一个月以上到一年内使用的物品:即很少用、少使用的物品,放储存室。

  

3、每天或一个月内会用的物品:说明经常用,放在工作场所。

  

1、划线、标识,如卫生用具集中存放。

  

2、效果:要用的东西随手可得,不光是使用者知道,其他人也能一目了然。

  

1、注意角落或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如天花板、门窗边角。

  

(四)清洁:维持取得改善的成果,形成制度化。

  

1、贯彻以上3S: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大为改观。

  

2、多种形式:查检表、红牌作战。

  

(五)素养:5S活动始于素养、终于素养。

  

4、不乱扔纸屑、果皮、塑料袋等。

  

1、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2、对工作现场的清理,分开要与不要的东西,只保留有用的东西,撤除不需要的。整理(Seiri)是先“分开”后“处理”的意思。分开和处理是一个阶段内的两个步骤。分开是先将要的(必须留下的)和不要的(用不着的)东西分开;过期的和未过期的分开;好的和坏的分开,经常用的和不经常用的分开等。分开这一步完成了,然后才考虑如何处理。处理的方法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弃置、烧毁、切碎、收藏、转送、转让,廉价出售,再循环……视乎物品和内容而定。

  

3、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4、①划定范围、分配工作,②有系统地清理个别场地和器材,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情况恶化。③执行改善措施,不断寻找途径,加快清理过程,重点处理难以清理的地方,④建立整洁规则,群体协作

  

5、规范化,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洁后的局面,使工作人员觉得整洁、卫生。规范化(Seiketsu),包括立法和守法两方面,一定要有明文规定,订定守则,告示全员,使大家知所依从,才能持之以恒。1S,2S,3S是短期行为,可以一鼓作气,做出成绩,但这些只是5S的起步。许多企业在学习5S后,进行清除、整理、清理后,就没有下文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一套明确的系统,以维持及长期实行前面三个阶段的成果。订立规则、制度,制订年计划、明确责任、授与权力、赏罚分明,致于制定卷标,标识,设计控制,提高可视度等等,都是属于立法范围。这些要求,都是和ISO9000不谋而合的。守法,则视乎人员是否合作,自律性是否强,自觉性是否高而定。同时,也视乎所立的“法”是否合情合理。

  

6、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5s素养的养成步骤(5s素养如何养成)


复制成功